萬仙樓介紹
位于紅門宮北的萬仙樓,為明萬歷年間創(chuàng)建的跨道門樓式建筑。殿內(nèi)原祀王母,配以列仙,后增祀元君?,F(xiàn)均無神像,明代朝山進香碑63塊鑲于殿墻四周。門洞東側(cè)有隱真洞,為舊時道人修煉處。門洞后額書“謝恩處”,傳說古代帝王登山時,地方官員送駕至此而謝歸,或稱舊時香客登岱回歸至此無恙,即叩謝元君保佑之恩。
樓前有古柏三株,挺拔并列,蒼翠凌云,碣書“三義柏”。再前西崖題“勇登仙境”,下有洞,洞內(nèi)有石龜,俗稱龜洞。
樓北是革命烈士紀念碑,1946年建,碑載新四軍一縱三旅轉(zhuǎn)戰(zhàn)南北的壯烈事跡,環(huán)刻解放泰城時犧牲的708名烈士英名。
紀念碑西側(cè)有峭石挺立,清人題“拜石”。附會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知無為軍時, 拒不朝拜貪官麥知州,而是每早穿禮服拜古石玩器,并且口中念念有詞:“寧拜無知石,不拜面前鼠?!苯Y(jié)果被貶官,后人題此以頌耿直清廉。又據(jù)《宋史·文苑·米芾傳》載:無為“州治有巨石,壯奇丑,芾見大喜曰:‘此足以當吾拜。’具衣冠拜之,呼之為兄?!?
萬仙樓與紀念碑之間的東溪內(nèi)為櫻桃園,又名桃花澗,清人曾頌:“ 櫻桃生澗底,石上多古苔。山下花已落,山頭花未開。”澗中石坪廣闊,斷崖跌宕, 溪水潺潺而來,瀅洄湍急而去,或為瀑,或為潭,或潛流,匯為深廣碧池,名碧泉灣 。今澗內(nèi)桃、櫻均無,唯楊、槐滿谷,柏林夾岸,石峽飛流,瀑水如簾。
紀念碑東側(cè)有斷崖,古刻遍布。唐大歷八年(773年)泰山著名女道張煉師題記及元代鎮(zhèn)壓紅巾軍的元將題名等依稀可辨。